•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技术文章

集中供热计量系统调控中水力平衡计算方法问题

时间:2012-6-12 9:48:33   作者:鸿途   来源:邮件投稿   评论:0
内容摘要:供热计量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事实证明,我们现在的供热系统,能耗浪费的主因是水力失调。因为水力失调是引起热力失调的主因,所以,现在供热质量差的主因也是水力失调。目前,我们供热系统的水力失调、热力失调...

1 引 言             
      供热计量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事实证明,我们现在的供热系统,能耗浪费的主因是水力失调。因为水力失调是引起热力失调的主因,所以,现在供热质量差的主因也是水力失调。目前,我们供热系统的水力失调、热力失调是普遍存在的,又是非常严重的,成了我们供热行业的“常见病”、“多发病”,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老大难问题”。造成了我们现在供热质量差、能耗浪费严重的现状。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国内文献多有登载,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如何才能破解这一难题呢?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只要对集中供热计量系统认真地搞好调控,就能消除或大大地减轻水力失调,达到水力平衡、热力平衡。对集中供热计量系统的调控,是实行热计量重要的前提条件,也是体现热计量节能效果的基本手段。实际情况是,我们现在的调控工作不尽如人意。有的系统不能调控,有的不认真调控,有的又调控不当。其结果是既浪费了能源,又影响了供热质量。怎么样才能搞好集中供热计量系统的调控呢?下面我们就从四个方面概略地来谈谈这个问题。---大同市热力公司 项志刚 项志强 项 明


 

2 略谈对集中供热计量系统的调控
      2.1 水力平衡计算是调控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在我国,很多集中供热系统依然没能做到水力平衡。究其原因,首要是在集中供热系统的设计中,未进行或未认真地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如:热网的最不利环路最大的比摩阻和压力损失未按循环水泵耗电输热比不大于《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限值的原则经计算而确定;仅计算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而忽略了其他环路的平衡计算;未计算和标明每一建筑入口的资用压差;各室内并联环路之间未达到压力损失差值不大于15%的水力计算的平衡要求;在工程竣工验收时也多未进行水力平衡检测;对既有供热系统,在进行系统改、扩建或热计量改造时,未对系统进行认真的水力平衡及其资用压头的校核,www.china-heating.com易造成水力失调和系统资用压差的不足……。水力平衡计算、校核和检测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水力平衡调控的过程。水力平衡计算、校核和检测是系统进行调控的极其重要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工作。供热系统只有在具备了水力平衡的前提条件下,其它装置的调控才能起到节能作用。不进行或不认真进行水力计算、校核和检测,在水力失调非常严重的情况下,系统的一切调控都不会取得效果。所以,《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以下简称《规程》)作出了“集中供热工程设计必须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工程竣工验收必须进行水力平衡检测”的强制性规定。下述各调控装置的实施,都离不开水力平衡这个基础性的工作和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在水力失调的系统,是不能实施平衡阀、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气候补偿和变流量等的调控的。
      2.2 散热器在只有安装恒温阀并进行了认真的调控,方可保证房间的舒适度并且节能降耗。
      当集中供热系统实行了供热计量后,用户就要根据自身的用热需求,主动调节室温、有效地控制室温,以满足房间的舒适度并实现节能降耗和节费的要求。主动调节室温、有效控制室温,这是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国内外的实践都说明,只有在散热器上合理地选择、安装恒温阀并正确地加以调控,就能满足这一要求。所以,《规程》强制性地规定:凡新建、改扩建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室内供暖系统都应在每组散热器上安装恒温阀来实现室内温控。
      为什么一定要安装恒温阀呢?

中国供热信息网 http://www.china-heating.com/
中国供热信息网 http://www.china-heating.com/
中国供热信息网 http://www.china-heating.com/
中国供热信息网 http://www.china-heating.com/
中国供热信息网 http://www.china-heating.com/


标签:热网水力平衡调节方法 热网水力平衡计算 供热调控方法 恒温阀 平衡阀 气候补偿器 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 热网平衡调控方法 集中供热计量系统的调控方法 供热计量系统调节方法 供热计量系统水力调节问题 

中国供热信息网-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供暖锅炉采暖设备供热节能换热机组,地热采暖项目供热计量系统软件热量表厂家供暖协会行业商机平台

投资合作,Copyright © 2004-2019,版权说明, 辽ICP备110084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