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节能减排

节能建筑“四节”商机无限

时间:2005-4-30   作者:admin   来源:互联网   评论:0
内容摘要:   来自建设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建造和使用建筑直接、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6.7%,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使用的钢材和水泥分别占全国总使用量的30%和25%。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做到节约使用土地、能源、水和材料,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呢?   推广节水器具一年可节水17亿吨   [现状]全国城市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全国有11个省、市的100多座县级...

 
  来自建设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建造和使用建筑直接、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6.7%,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使用的钢材和水泥分别占全国总使用量的30%和25%。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做到节约使用土地、能源、水和材料,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呢?

  推广节水器具一年可节水17亿吨
  [现状]全国城市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全国有11个省、市的100多座县级以上城市供水短缺,其中,严重缺水城市占56%。与发达国家比,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家用节水器具还未普及;一些地区供水管网老化,漏损严重;污水再生利用率较低。一些缺水城市热衷于建设大草坪和耗水量大的水景观光点,而有些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地区,又没有充分重视节水问题,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
  [潜力]如果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10个百分点,一年可节水47亿吨;如果全面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全国城镇家庭一年可节水17亿吨。
  [措施]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减少供水与排水管网漏损。同时,着重解决好污水再生利用问题,从城镇污水总体回用的角度,研究污水处理设施布局,为尽可能利用中水创造条件。

  提高土地利用率 人们不再担心“土地荒”
  [现状]在土地利用方面,粗放用地十分普遍。比如,有的地区兴建工业项目时大量圈占土地;有的城市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和宽马路;有的城市大拆大建,人为降低建筑使用年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重复建设严重;许多村镇农民建房分散无序,新旧住宅双重占地等。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初步分析,与1993年相比,2002年的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增加了24.1%,人均建设用地增加了17.9%。
  [措施]节地的主要潜力在于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农村土地集约使用。具体而言,就是要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撤并乡镇,减少自然村落,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并结合旧村改造逐步腾出一些被占用的土地,将节约出的农村非农建设用地用于城镇发展。 
  适当提高工业建筑的容积率,提高公共建筑的密度;合理确定住宅建筑的密度和容积率;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潜力]据估计,通过以上措施,到2020年就可实现城乡新增建设用地与节约用地的动态平衡。  

  到2020年可节省电力相当于4.5个三峡大坝
  [现状]我国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可耕地、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约1/2、1/9、1/23、1/3、1/4和1/6。
  在能源利用方面,现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建建筑中达到节能标准的也不足20%,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先进国家高出2至3倍。
  [措施]重视建筑建设时的节能问题,更重要的是促进建筑长期使用时的总能耗下降。重点是调整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结构和供应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特别是要解决好新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供热体制与供热方式改革问题,同时也要注重研究因城市布局产生的交通负荷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建筑的朝向、建筑单体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等问题。
  [潜力]如果城镇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到2020年就可每年节省3.35亿吨标准煤、减少8000万千瓦时空调高峰负荷,相当于4.5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相当于每年节省电力建设投资约1万亿元。

  到2010年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可降低10%
  [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建筑用钢高出10%至25%,每立方米混凝土多耗水泥80公斤。在材料利用方面,一些中小城市和村镇大量利用黏土砖,新型和可再生建筑材料使用率也比较低。
  [措施]重点是促进建筑材料业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并注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同时,研究解决被拆除建筑的建材的回收与利用问题。
  [潜力]通过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推广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建筑材料,到2010年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可降低10%,到2020年可在此基础上再降低20%。
 

相关评论

中国供热信息网-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供暖锅炉采暖设备供热节能换热机组,地热采暖项目供热计量系统软件热量表厂家供暖协会行业商机平台

投资合作,Copyright © 2004-2019,版权说明, 辽ICP备11008400号-1